7月8日-10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在贝壳找房举办的新居住科技论坛上,贝壳找房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叶杰平在演讲中表示,贝壳沿着新居住场景的AI应用方向摸索了一段时间后意识到,很多相关行业AI应用关键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并非是一种倒退,本质上还是一套AI系统,核心是如何把人的智慧大脑融合在一起的知识、经验、洞见用起来,叠加数字化技术嵌入到算法模型里面,使之做出最优决策。”叶杰平认为,居住行业的人工智能最核心的就是“人工+智能”,因为数据量有限、稀疏。他表示,在新居住AI领域的这一方向非常成型,过去一段时间贝壳在相关方向的探索效果显著,但广泛的方法论非常少。
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居住产业领域的重要方向。今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 提高居住品质的指导意见》,意即加快发展数字家庭,提高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据悉,从链家开始,贝壳在这方面有过长期探索:2008年开始启动房源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09年开始互联网化,2018年成立贝壳,引入包括VR等前沿技术,打造底层核心操作系统;2020年启动数字化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贝壳找房副总裁、如视事业部总经理惠新宸认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标尺,居住行业的标尺是空间。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基础维度、潜藏维度、交互维度的挖掘,可以实现居住空间信息的数字化复刻,让空间在线上即可知、可感、可用,形成连接人与空间、人与人、人与物的数字载体,便形成数字空间。以此为基础,引入VR、AI、大数据等技术,即可对居住服务领域具体场景、流程等进行重塑,推动居住服务的智能化进程。
论坛现场,惠新宸同时发布了《虚实同构,产业共建——2021新居住-数字空间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最大潜在居住数字空间,全国仅城镇存量住宅超3亿套、约340亿平米, 远超过全美1.4亿套、约200亿平米;居住服务业拥有超30万亿的交易规模,是美国的1.8倍、英国的10倍、日本15倍。
在叶杰平看来,居住领域接下来可能发生三个层面的变革:一是智能社区,趋于数字化,智能化;二是整个楼、房的数字化、智能化,包括智能的家居、家装等;三是居住平台的越数字化、智能化。“平台会把服务者、用户联结在一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可以用精准的匹配提升整体的效率和体验,”他强调,AI是居住行业数字化、智能化的核心技术。
不过,目前数字空间整体渗透率不高。前述报告里的一项调研数据显示,仅两成居住服务企业初步建立了空间数据库,当中八成企业选择自建,导致数据建设规模效应缺乏,数据价值难以充分利用。其中,数据采集环节是硬骨头,高度依赖线下人工,这一占比近50%;数据合作、数据人才和数据清洗约束了数据价值的最大化,约42%的受访者认为由于行业缺乏通用数据采集标准,因此空间数据无法与产业上下游公司开放可用。
叶杰平表示,居住行业的AI应用面临比其他领域更多的难题,包括房屋交易长反馈周期、数据稀疏、数据孤岛等多个方面的挑战。据其强调,这意味着不能一味沿用传统的AI方法,需要进行更多创新探索。对于房产交易来说,线下核心策略是“聚焦”,聚焦在头部的人、房、客,经纪人、客户、房源,"聚焦是非常核心的技术,需要对人、房、客、做精准的分析。”叶杰平表示,经纪人贝壳分、VR看房、小贝助手等就是贝壳通过数字化提升整体居住体验的应用探索。
36氪平台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扫码免费用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