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造”使老旧小区长“智慧”

本报记者 杨 波

1118月18日,南宁沛宁公司住宅小区居民黄应林站在小区智能防盗门前,突然想起没有门禁卡。他按下控制面板上的一键呼叫键,报告自己的门,在摄像头前刷脸识别,打开防盗门。值班的社区管家朱辉从手机上走了出来APP上收到服务提示,她赶到现场,聆听服务反馈意见。“小区整改后,方便、安全、服务效率高。”南宁市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取得的惠民成效,让黄应林由衷竖起了大拇指。

沛宁公司社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多年来,由于没有物业进驻,入室 ** ,电单车 ** 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公共充电设施,居民从家中插入露天电动汽车充电,造成火灾隐患;化粪池管道老化,社区地面损坏,每次下雨都有臭水,居民只能疏浚化粪池。在南宁,有许多老社区,如培宁公司社区。日益陈旧的配套设施和落后的服务管理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限制。

南宁自第二批忠于初衷,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坚持突出问题整改,加快城市旧社区改造步伐,试点开展物业设施维护改造项目,提高公众生活幸福感。南宁威宁集团党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供水、供电、供气、物业管理等电、供气、物业管理等三供一业物业设施维护改造项目,造福2 ** 2户。为减轻群众负担,维修改造资金由财政补贴和企业支持组成,33个社区总投资超过1980万元。

南宁威宁集团党委副书记马超毅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这项民生工程,我们坚持学习与应用、研究与服务、整改与发展的同步,组织动员党员先锋队员到前线发挥作用。。这些旧社区大多建于上个世纪 ** 在20世纪10年代,社区建设图纸已经丢失,水、电、气管道老化,许多居民担心建设会影响生活和旅游,反对改造。为此,集团成立了党委研究小组和党员突击研究小组和党员突击队,逐一参观社区,在53天内召开了26次沟通会议,将业主意见融入智能改造计划,确保施工期间居民的生活和旅游安全。每个社区都配备了一名党员作为管家或管理员,第一次协调居民解决施工问题。

一系列详细的前期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该项目于10月1日全面启动,涉及智能系统项目、道路硬化修复、管网改造等16个内容。目前已完成95%以上,预计将于11月底竣工验收。

打磨你最初的愿望,永远在路上实践你的使命。社区设施改造完成后,如何进行后期维护和物业服务?记者在智能社区服务平台指挥中心找到了答案。在指挥中心,33个社区的实时监控屏幕一目了然。平台系统与社区管家和业主的手机连接,可远程控制社区智能门锁、充电桩开关,实时收集人员流量、停车位等信息。业主通过APP订单预订的支付、维护、解锁等物业服务项目将立即显示在系统的后台,最近的服务人员将由指挥中心调度。旧社区的物业费用一般都很低,很难雇佣物业团队进入社区。经过智能转型后,旧社区升级为无人值守社区,不增加居民的物业费用负担,可以享受同样安全方便的物业服务。目前,三供一产业社区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已收集并进行最终调试。本月底将全面推广,实现智能管理。威凯智能物业技术平台总监胡斌说。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