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现有社区矫正对象3.3万人 推进“智慧矫正”提升监管效率

昆明,6月28日电 (黄晓彤)28日,云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截至2020年5月底,云南省已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0.8万人,现有登记对象3.3全省将加快智能矫正建设,探索利用卫星定位、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加强日常行为监督,提高对矫正对象的监督效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是中国第一次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专门立法,于2019年12月28日通过,自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社区矫正适用于被判处监督、宣告缓刑、假释和暂时执行监外的四类罪犯。四类罪犯一般被认定为无再犯罪的危险,对居住的社区没有重大不利影响后,由专门的国家机关组织实施。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下,他们将帮助他们忏悔,重新融入社会。

云南省从2005年开始开展社区矫正试点,2009年在全省全面推进,以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协调化、智能化的五个现代化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截至2020年5月底,全省收社区矫正对象20.8万人,现有登记对象3.3一万人,重罪率一直保持在全国较低水平。

自社区矫正法颁布以来,云南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移动互联网、智能应用和信息共享信息管理模式,在县社区矫正机构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形成监督教育一站式工作平台,建立省、市、县、乡社区矫正信息管理体系。

云南省司法厅副厅长马忠华说:我们将通过沟通联系、信息验证、实地考察等方式验证相关情况,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

据悉,经县级司法局负责人批准,可以使用电子定位装置,俗称电子手镯、脚环,实时监控其活动轨迹,保证监管效率。

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建华表示,云南省将继续推进检察院社区矫正对象的数据信息比较,防止人员脱离管道,共享公安人口动态数据信息,加强日常行为控制。根据《社区矫正法》的规定,合格的关键矫正对象将佩戴电子腕带,依法加强监督,有效防治违法犯罪。(已完成时间)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