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区养老建设全面提速 去年新增 ** 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江北区江北城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在智能体检机上检查血压。(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 摄

去年,新建了6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在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的基础上,努力基本实现今年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的全面覆盖。4月1日,重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今年将加快建设132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05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新增300个老年餐饮社区和1000个餐饮服务点。

全面加快重庆社区养老建设。

老年人需要找养老服务中心

说实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我第一次想到的是打电话给社区养老中心。4月1日,住在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金荣社区的谢秋兰(笔名)回忆起几个月前的场景,仍然害怕。

1月21日晚19时16分,在渝中区探亲的谢秋兰腿脚突然剧痛,几乎无法行走。此外,她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她担心会发生意外,所以她迅速拨打了一个熟悉的电话:我现在不能走路了。我能送我去医院吗?

这个电话电沙坪坝区井口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小时服务热线,接线员立即获取了呼叫者的个人信息。

你现在在渝中区吗?接线员稍有意外后,立即回,你在家等着,我们马上派人过去!

随后,该中心的应急救援应急预案启动。40多分钟后,工作人员开车到渝中区华福巷。由于天气太晚,地形不熟悉,他们打电话询问了三次才找到老人。

工作人员一起把老人抬了一半,走了100多米。在车上,工作人员安慰老人,联系医院和老人家属。

“这么晚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当晚22时,中心工作人员在家属的感激声中离开。

沙坪坝区井口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瑞晓虎坦言,作为重庆社区养老服务千百工程中的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该中心具有典型的一中心五站模式,即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驱动五个养老服务站。

目前,我们的养老服务已基本覆盖井口街60岁以上的老年人。瑞晓虎表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网站在井口街形成了深深扎根于社区的养老网络,基本满足了老年人的各种需求。

一碗汤的距离有多近?

“目前,全市有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869个。”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已从2018年底的39.4%提高到62.4%。

负责人表示,鉴于大多数老年人首选家庭和社区养老基本国情,城市在政府层面,规划实施社区家庭养老服务全覆盖项目,在每个城市街道至少建设一个中心,每个社区建设一个社区养老站,建设一刻社区家庭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在家庭陪伴下。

在社会市场层面,实施社区嵌入式普惠养老院建设专项行动,预留157块社区嵌入式普惠养老用地,简化社区养老机构备案手续,落实社区养老机构房地产税、所得税等减免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嵌入式普惠养老机构,提供社区居家上门服务,让社区居家老人在一碗汤距离享受优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这一碗汤的距离有多近,服务有多好?刘德胜老人住在渝北区龙山街冉家坝社区,最有亲身感受。

62岁的刘德胜兴奋地说:按照渝北区的优惠政策,我本来要付两元午餐,但养老服务中心给了我这两元!,我最好把饭送回家!

事实证明,62岁的刘德胜因眼病几乎失明,经济困难。根据渝北区的有关规定,他可以每天中午去龙山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吃饭。

每天送到刘德胜家的午餐是按照老年营养餐标准做的两荤两素一汤。因为送餐距离近,刘德胜每天吃饭都摸索着烫嘴。

“送了几次饭后,我们发现老人会有意把午饭省一半留到晚上吃,于是决定每天送餐时一次性送两份,让他晚餐也不愁。”龙山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蔡汶栖表示。

根据区域优惠政策,对分散扶持残疾老年人和经济困难老年残疾老年人,每人每天给予8元用餐补贴,每人每天给予2元用餐补贴。

根据民政局的数据,截至目前,我市已在渝中、沙坪坝、九龙坡、渝北等地试点了家庭养老服务包系统。政府为8000多名经济困难的老年人购买了应急救援、生活护理、精神安慰等基本家庭服务。

此外,我市还支持养老机构开发家居上门服务项目,孵化培育35家上门服务企业,依托智能养老服务大数据平台,协调线上线下家居养老服务,提供生活护理、康复护理、餐饮等低成本家居服务,让老年人在家享受多元化的个性化养老服务,实现老安全。

目前,全市已有875个网站开展家居上门服务,占2018年底的29%.6%提高到46.8%。

社区养老中心(站)社会化运营比例45%

社区养老实现了老年人家庭养老的愿望,但不可避免的是,由于设施覆盖面小、利润周期长等问题,社区养老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度不高。

对症措施,我市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等方式,通过出台建设补贴、税费减免、运营补贴等一系列措施,推进机构建设中心带网站进家庭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养老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利用资源优势带动辖区内社区养老服务站,拓宽养老服务消费支撑点。

为提高中心站联合体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市将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相结合或相邻设置,方便社区居家老年人就近享受养老和医疗服务。支持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周边大型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辟养老中心养老和医疗机构养老的双向绿色通道。

我市还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向社区和家庭延伸,为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档案管理服务,为90%以上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目前,我市已建成60个中心站联合体,培育了7家大型社区连锁养老服务机构。2018年底,社区养老中心(站)社会化运营比例为13.3%增加到45%,新增6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由社会养老机构运营。每个中心每月服务5000多人,群众满意度90%以上。

数字社区养老

2019年

全市新建68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 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

2020年

加快建设132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1052社区养老服务站

新增300个老年助餐社区

1000个1000个

目前,全市街道养老服务中心8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869个

2018年底,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为39.4%提高到62.4%

资料来源:市民政局

记者 陈波

扫码免费用

源码支持二开

申请免费使用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