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城乡发展部、国家发改委等六个部门联合发布了《绿色社区创建行动计划》,明确了提高社区信息智能化水平的必要性。此前,为了促进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精细化和智能化,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为建立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问题导向平台建设引领平台建设
社区是城市的基础,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慧城市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实施。从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角度建设智慧社区势在必行。
在公共管理方面,数字手段可以有效实现社区安全、文化娱乐、公共安全秩序等综合 ** 需求,但目前的数字手段不同,相关数据和应用程序尚未统一。在民生服务方面,当前社区民生服务的需求主要依赖于相互分离的垂直系统,个性化和实用性不高。在专项治理方面,目前应用技术落后,业务匹配度低,资源共享利用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垃圾分类、环境治理等专项治理的需求。在物联网 应用管理方面,社区作为一个群体应用,各种互联网 的相关应用仍相对初级,与当前管理机器分离,无法有效连接。
国家智能建筑和居住区数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尚志宇指出,智能社区建设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收益感和安全感。如何通过信息技术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然而,就目前的智能社区建设而言,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缺乏统一的规划。智能社区建设缺乏政府统一的规划和指导,导致社区各部门之间的建设分离,缺乏水平协调和垂直合理。社会力量的参与还不够。当前的智能社区建设主要依赖于政府力量的推广,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
缺乏数据资源整合。社区建设中各类业务尚未整合,存在信息孤岛
联合决策薄弱。不完善的社区数据系统未能为社区提供跨部门、有效的联合决策支持。
人们参与度不高。社区与居民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互动,社区的自助组织和自主管理模式也没有形成。
需要改进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社区缺乏有效的便利服务、准确的社区管理和高效的信息互动平台 。
作为深植根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的智能社区,其应用场景涵盖了社区居民的大部分需求,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建设作为智能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不仅包括社区服务,还包括社区管理内容扩展到基层社会管理,在获取最广泛数据的基础上,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也为政策支持,真正实现公共政策的背景。
平台赋能智能社区发展
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是以社区为核心,以居民为主体的一站式平台。一端连接物业管理平台或社区居民相关数据平台,将综合管理服务业务扩展到社区村;另一端连接区、县、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立居民、社区、政府、企业渠道,促进城市治理中心和配套设施下沉,将社区精细管理纳入城市管理,打破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墙。
构建统一标准化的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将快速连接物业服务平台、相关应用、设施设备和数据,实时反馈统计数据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这样,不仅解决了居民与物业服务企业、社区居民委员会之间的矛盾,而且将社区居民的需求提升到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使智能社区真正智能。
依托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重新定义社区生活。通过建设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和物业服务企业平台,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将促进物业管理数据和公共服务数据的全面收集,最终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通过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与设施设备对接,实现人、车、设施设备的智能管理,最终提高社区治理和物业服务的智能能力。
随着近几年BIM平台及(建筑信息模型)CIM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也将对接(城市信息模型)平台的火爆发展。尚志宇指出,BIM平台针对单体建筑,包括社区中的建筑数据信息模型。因此,社区可以作为部、省、市三级建筑CIM制定平台标准、具体应用等基本支持。
下一步,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建设的重点是通过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集成社区数字化CIM实现社区可视化管理的技术,最终实现社区CIM数据与城市CIM实现社区治理与城市管理相结合的平台。当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接入时BIM平台和CIM在平台上,通过数字社区和实体社区的数字双胞胎,实现从真实社区到数字社区的1:1投影和集成,实现智能可视化的社区治理和服务。此外,智能社区基础管理平台为3D、GIS通过,通过对BIM或CIM数据的标准化对接,构成可视化的社区治理的物质底板,也将成为实现数字孪生的基础。
未来,社区智能管理将基于互联、整合、协调、创新、智能的理念,借助综合智能技术,建立智能应用系统,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协调高效运行,使社区生活更加安全、高效、方便、绿色、和谐。
扫码咨询与免费使用
申请免费使用